(第四期)网络同步课堂|科学学科:生·动两课——“互联网+义务教育”集团与上戍中学、泰顺六中结对帮扶教学

作者:李娜来源:温州市第十二中学点击数: 发布时间:2021年04月12日【字体:

为贯彻落实《温州市鹿城区互联网+义务教育”中小学校结对帮扶工作实施方案》(温鹿教办201931号)等文件精神,依托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优势,将互联网+义务教育”结对帮扶工作与市教研院附校教育集团的教育教学常规工作有机结合,推动教育集团与结对帮扶学校上戍中学、泰顺六中管理共进、教学共研、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师生互动、差异互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辐射面,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202147日下午,教育集团学院路分校于主楼602开展科学组教研活动,本次活动由张少云老师主持。我们有幸邀请到了蔡呈腾老师为开课的陈菲然、孙淑婷两位老师进行评课。除此之外,蔡老师还开设了题为《学科核心素养下的初中科学课堂教学》的讲座,与会的老师们收获颇丰。

(一) 陈菲然《凸透镜与视觉复习》

 当日下午第一节课,陈斐然老师开出了一节题为《凸透镜与视觉复习》公开课,榕园七(4)班的学子与上戍中学、泰顺六中的学生们同步参与。

 

在导入部分,陈菲然老师向学生提问:手机里哪个功能是女孩子最喜欢的?同学们马上就想到了美颜功能。于是陈老师拍了一张全班同学的照片并利用希沃助手呈现在了大屏幕上。但是发现没有拍全班级同学,她便根据学生的提示往后站一些,更多的学生入镜,用直观的现实情境生动演示了物距变大、像距变小的道理。接着又通过引导,在手机原有镜头上叠置一个与凸透镜同样功能的鱼眼镜头,向学生抛出任务:利用实验器材选出焦距最小的凸透镜以成为下一颗鱼眼镜头。

接下来进行小组合学,有些小组利用平行光测出焦距,有些小组则是利用物距等于两倍焦距成等大的像从而计算出焦距,在小组领学的时候也可以发现学生思维的发散,方法的多样,同时语言表达也十分清楚。陈菲然老师还借助希沃功能将小组的操作演示投屏,让在座的学生和老师更直观地看到画面。

 

泰顺六中和上戍中学的同学们也通过多媒体同步学习,思考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存在的三种异常情况分别应对的措施。学生们进行了第二次合学,在分析光屏无法成像的领学环节,该组同学认为原因是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所致,台下其他同学纷纷进行了补充纠正,如f<u<2f或三者没有在同一高度也可能导致无法成像。可见这些学生对于这一块的知识点掌握得很好,这也离不开陈老师新授时的细致教学。

在照片情境的基础上,陈老师打印照片后发现人的图像太小,希望学生利用凸透镜帮助她找到清晰的像,学生也能想到两种合理的办法以实现。最后,留给学生一个拓展问题:鱼天生高度近视,如何看清远处的物体?

      (一) 孙淑婷《表示元素的符号(第二课时)》

   当日下午第二节课,孙淑婷老师开出题为《表示元素的符号(第二课时)》的公开课,榕园八(6)班的学子与上戍中学、泰顺六中的学生们同步参与。

孙淑婷老师在导入环节,简要展示了科学史上有关镓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德布瓦博德朗和门捷列夫的争议,进而引出镓元素的质子数、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符号等知识点。随后她还讲解了原子结构示意图,再由日历的规则排列推及到各个元素的排布规律,带领学生进入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学习。

接下来,各小组利用贴有原子结构示意图、元素符号、相对原子质量的20张元素卡片,在合学中将结果呈现在小白板上。在领学环节,有小组是按质子数大小依次排,也有小组在这一基础上认为还应考虑电子层数,最后在共同的完善中敲定了最终的排布图。

泰顺六中和上戍中学的学生在同步课堂中专心致志地紧跟孙老师的步伐,在合学中探索,领学中验证猜想。在确定好元素周期表的位置以后,为进一步学习周期、主族以及行与行、列与列之间的联系,孙老师让学生在黑板上按结果贴好20号元素。此外,她还巧妙结合了同位素氕氘氚,让学生用大卡片在黑板上贴好其相应位置,较好地突破了同位素这一易错点。通过观看多种金属单质在水中反应的现象,归纳总结出同一主族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这一规律。

最后,孙老师结合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史,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材料中科学家们的研究思想,比如分类法等,最后小结了由符号到模型的科学方法。在课堂反馈环节,孙老师让学生通过学海云课堂学习软件做题,利用希沃助手可以实时呈现学生的做题完成情况、正误情况,有效达到了课堂评价。 

(一) 蔡呈腾老师评两课

陈菲然老师的这一课,蔡呈腾老师认为对于复习课而言,教师最首要的任务是思考学生通过复习课前后,自身的知识结构是否发生了变化,蔡老师肯定了该课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同时还指出陈老师基于现实,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等总结出抽象的规律,在课堂中体现了物距与相距变化的真实情境,值得品味。此外,蔡老师建议如果可以把提到的凸透镜实验中的三种异常情况提炼成模型,并应用于现实生活的问题解决,这堂课将会提升到新的高度。

孙淑婷老师的这节课,蔡呈腾老师认为如何构建元素周期表尤为重要,而孙老师在此处利用卡片、小白板,让小组探索排列,设计巧妙。在氕氘氚同位素的应用当中,孙老师也借助了黑板上的放大版的卡片,让学生摆放三者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蔡老师指出这里穿插同位素的知识点,恰到好处。此外,蔡老师还指出利用科学史组织的课堂,由于诸多因素不一定能完全重演科学家们的发现过程,故执教老师要考虑难易度和有效性等。蔡老师建议如果能升华到学生的能力层面,例如门捷列夫为什么会思考出这样的周期表?那么该课堂将会有更完整的呈现和提高。

 

(四)《学科核心素养下的初中科学课堂教学》讲座

蔡呈腾老师首先介绍并强调了核心素养定义中的学生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其中必备品格包括人性、精神、行为三个方面。从学习过程的角度,关键能力可分为阅读能力、思考能力、表达能力。蔡老师还特别指出表达能力不仅仅是口头的语言表达,还包括书面表达,这也引发了在座老师们的深思。诚然,学生需要通过深度学习,学习领会建模、推理、论证、创新等思维,逐渐提高学科核心素养。在教、学、评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着重关注一致性,是否与教学目标相对应。此外,蔡老师还提及了学科大概念、学科结构、PISA情境等,阐释了学科活动的四个特性。

张少云老师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了小结,也代表全体教师向蔡老师表达真切的感谢。蔡老师基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为参与教研活动的老师们提供了宝贵的教学指导,其蕴含的教育原理和思想、科学教学论等值得深思。同时,各位老师们也从中受益匪浅,载着沉甸甸的理论和经验在教育的路上继续稳步前行。

 

                                                               撰稿人:吴园园

附件下载
收藏打印文章

上一篇:

下一篇: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